老少共话二十大,踔厉奋发新征程
——磨砥刻厉科研 因材施教育人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上,一代又一代高校科研人员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下午五点刚过,六十九岁的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载文从刚结束的一场校外学术会议匆忙赶回学校,为六点四十即将开始的青年教师课程准备着教学督导材料。自2015年退休以后,刘院长仍奉献着自己的精彩,活跃在学术论坛中和一丝不苟的督导学科建设,以身体力行着学无止境不断。我们通过线上提前联系有幸约上了刘院长,开启一段他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科研回忆之旅。
刘院长于1985年在北京轻工业学院(现为bob综合手机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又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工作,刘院长一直致力于智能控制与优化控制、计算机控制与测控网络、工业自动化与楼宇自动化、生产过程建模与软测量、水环境保护与监测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的深入研究。在服装CAD/CAM技术、计算机测控网络与楼宇自动化等领域,刘院长成果斐然,多次获得重要成果和显著成绩,跨学科研究也让他成为众人瞩目的学者。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服装自动化生产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当时,百姓对款式新颖的服装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当时社会服装工业生产力的供给。刘院长与其课题组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服装CAD/CAM技术与系统的研究工作,他们成功地解决了CAD图形文件自动生成、转换数控命令以及实现服装自动裁剪等重要技术问题。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多个单位的广泛应用,并分别获得了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全国计算机应用成果一等奖,为我国服装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积极的解决方案,刘院长及其团队也成为国内服装自动化生产的领军人物。

时间继续流转到八十年代末期,为响应国家对客运电梯等特种设置安全监测等政策,受北京铁路局科委邀请,刘院长带领学院一众青年教师独辟蹊径研究开发了电梯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楼宇设备多级计算机测控制网络系统,成功应用在北京西站北大厅中央扶梯、贵宾梯、列车员东公寓和西公寓客梯等十四部电梯上,有效实现了设备集中监控、故障自动报警以及运行数据的实时管理。并在后来将这一成果拓展到几十家单位进行应用,促进了电梯控制系统改造和技术发展,提高了楼宇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为我国特种设备作业安全性监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针拨到了九十年代,此时刘院长与课题组承担了两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纸浆蒸煮过程优化控制系统”和“碱回收过程优化控制系统”。经过课题组长期的不懈探索和精益求精,成功地解决了目前造纸工业存在的重要生产参数在线预报与经济指标优化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这些创新性成果实现了纸浆连续生产和碱回收过程质量参数的在线智能软测量、优化控制和最经济控制,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基于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的纸浆生产和碱回收过程优化控制系统”荣获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制浆造纸和碱回收过程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成果在造纸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后,不仅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提高生产效益等目的,而且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促进了我国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

新世纪的到来,北京市却相继出现了严重的蓝藻污染城市河流和湖泊水库现象,在与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水文总站等单位一场场的紧急会议后,刘院长再一次皮甲挂帅带领团队投身污水处理和河湖藻类预测控制的研究中。污水处理和水华治理决策涉及的因素诸多,需权衡化学、物理、生物等防治方法的利弊,还要考虑水体所处地域、面积、环境、社会等因素,研究多因素的优化权重分配方法,根据经济性、可行性、有效性等多目标要求,建立基于优化-多属性决策理论的应急处理多目标决策模型,为有效防御与治理水华提供最优的决策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承担该项目的智能检测与优化控制学术团队长期围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积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在水处理过程软测量与智能控制、水华预测方法与预警系统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的成果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障工程,已应用于北海、松林闸、玉渊潭、圆明园等水域的水华预测预警,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纬闪嗣飨缘奶氐愫陀攀。
回忆之旅渐渐而行,刘院长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四部曲”也到了尾声,但那段段科研旋律在耳边久久回响,让我们一行人内心澎湃,激动着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这些后辈勤勉学习,传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